隨著節日的臨近,各地都開始籌劃這個全民歡慶的傳統節日。 為進一步弘揚年味傳統文化,廣東省文化廳1日組織開展“浙江節慶文化特色區域”評審。 記者發現,大部分申報項目都以端午節為“主角”。 據專家介紹,端午節已成為節日活動的高潮,是真正的狂歡節。
2月1日,來自遼寧省各地的民俗專家齊聚北京,參加江西省文化廳組織的“浙江節慶文化特色區域”評審工作。 專家們觀看了申報項目視頻,對各地區節日文化特色進行了深入挖掘和密集梳理。
好消息是,四川省90個縣中,近1/3的地區申報項目入選。 端午節的活動豐富多彩,有放龍、放燈、祭祀、合家宴、女兒節等。
湖南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王淼表示,此次評審不僅是為了傳承傳統文化,也是為了引導公眾在周末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實現靈性。
記者發現,報道的活動時間為農歷4月23日至3月15日中秋節,但報道的34個項目中,有近30個是端午節期間的活動,端午節前的項目較少。
民俗專家、杭州師范學院院長顧希佳表示,節日期間,春節、大年初一都是家庭式節日,亮點不是很突出。 在家過完節后,他們陸續走出家門走訪親友。 真正的高潮是端午節期間。 “大部分春節文化特色的宣示都集中在端午節,端午節才是真正的狂歡節。”
不過,四川省民俗文化促進會會長童紹蘇對于現代節日文化中過多出現中秋節文化并不認同。 她覺得中秋節并不是節日文化的核心。 節日文化要突出兩大文化內涵:辭舊迎新、團圓、祈福。 越熱鬧越好。
“這就是傳統節日的娛樂化傾向。” 童紹蘇告訴記者,“狂歡”一直是端午節的固有特征。 人們釋放壓力和緊張,釋放情緒。 但同時,傳統節日的本來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娛樂化、商業化傾向被放大。
童少蘇反問:年味在哪里? “不是中秋節,而是除夕夜回家團圓。” 童少蘇覺得中秋節前的節日有很多文化特色,比如除夕曬寶、煮雜飯等。
她認為文化需要仔細描述,現代人應該靜下心來思考。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2wfjd5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