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如意彌勒佛石雕 石雕大肚佛像 彌勒佛菩薩石像——九龍星石業。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里,常見到的彌勒佛石雕(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為臉帶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氣生財、累積財富的意味,而受民間信仰者視為財神供奉。
彌勒佛菩薩石像不進小廟,彌勒佛是未來佛,其實彌勒佛和釋迦摩尼佛是有沖突的,一個表示現在,一個表示未來,所以人們要么擺放釋迦摩尼佛,要么是彌勒佛,但是如果寺廟太小的話,一般是擺放的是釋迦摩尼佛,而不會是代表未來,而現在還是菩薩的彌勒佛。如果有人強行的把彌勒擺放進去,那么現在和過去的佛在同一個地方,會造成非常不好的情況。如果只擺放彌勒也不好,因為彌勒畢竟成佛太遠,需要更多的時間的等待。
男女老少都在見到彌勒佛菩薩石像時,激發出輕松愉快的心情。在部分寺院都有這樣的對聯與彌勒佛相伴: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啟迪人們寬容的心靈。為佛法莊嚴的寺廟帶來愉悅的氣氛。石雕彌勒有多種造型,每一種石雕彌勒都蘊含著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