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古獸石雕抱鼓石 石雕門當抱鼓石 圖片大全——九龍星石業。
寺廟古獸石雕抱鼓石主要以箱形和圓鼓形居多,但還有獅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等等。寺廟石雕抱鼓石通常由須彌座,抱鼓或方箱,以及鼓頂獸吻幾部分構成。根據門樓的形制不同門墩的形制也有差異。從雕刻部位可分為鼓座、鼓面、鼓頂三大類。



石雕門當抱鼓石在我國其實早是流行于漢族的傳統古民居當中,一般擺放在大門口的底部,入口處的兩側,因為其造型形式圓鼓而得名,歸屬于門枕石的一類。在古代,抱鼓是封建禮制等級的象征,并不是普通尋常百姓家能夠用得起的,是權貴人家的象征,有其豐厚的政治和經濟背景的存在。其在民間的名稱也較多,有被稱為石鼓、門鼓、石鏡等等。



石雕門當抱鼓石在制作上紋樣題材豐富,常見的有:龍鳳紋、如意紋、祥云、回紋、萬字紋、八卦太極圖紋,以及梅蘭松竹、牡丹月季、獅子繡球等珍禽瑞獸、仙花芝草題材紋樣。這些紋樣都負載著特別的象征意義,如象征“吉祥如意”的有“天馬行空”、“石雕麒麟送 子”、“鯉魚躍龍門”、“如意緩帶”、“祥龍獻瑞”等;象征“鴻福吉相”意義的有“五谷豐登”、“年年有余”、“八寶花瓶”等;象征“長壽康寧”意義的有 “松鹿圖”、“福壽雙全”、“五福祝壽”、“八仙過海”等;象征“征世代相傳”意義的有“獅子滾繡球”、“喜上眉梢”等,紋樣的制作內容之多舉不勝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