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建筑牌坊群
古徽州享有“禮儀之邦”美譽,原有古建牌坊一千多個,文化大期間被大量人為破壞,經過這次浩劫之后,現尚存僅有百余個,但其數量在全國內還是十分罕見的,被譽為我國的“牌坊之鄉”。徽州牌坊現在成了旅游景點,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參觀。

農村牌樓吉祥圖案的內涵寓意與傳統文化是傳承價值的,它需要借助現代形式美展現于新農村石牌樓雕刻作品當中,簡化原始圖案并不意味著文化與內涵意蘊的缺失,因此進行新農村牌樓雕刻圖案再設計時一定要有所取舍,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使之符合設計理念。

長久以來鄉鎮修建農村村口大門及村口石牌樓,不論是在還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石牌坊都被公認為是古老的*文化的一個象征和標識,在傳統文化藝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非沖天式村牌樓的造型主要表現在樓頂上。三樓五樓居多,少數為七樓,但都為奇數,只有汝城繡衣坊為四樓,令人稱奇。屋頂根據不同的開間有不同的稱呼,明間上的屋頂,稱為主樓,亦稱正樓、明樓;次間與梢間的屋頂統稱為次樓;盡間上的屋頂統稱為邊樓;夾樓則是位于正樓與次樓,或次樓與邊樓之間的一層較矮小的屋頂。
例如,在村口門樓牌坊雕刻設計中,常用被譽為“花中君子”的蓮花,來表達“出游泥而不染,濯清鏈而不妖”的寓意。具有超凡脫俗清麗氣質的荷花,常被用于體現君子虛心直的品質,高尚清廉的氣節。目前,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將代表道德正能量的牌坊文化符號,應用于村口門樓牌坊大門設計中,對于形成良好社會風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湖北村口門樓牌坊圖片大全湖北村口門樓牌坊圖片大全
在湖南永州、益陽、郴州、吉首市安化等農村石牌坊牌樓建筑雕刻中也常用一些普通百姓作為雕刻紋飾,如“漁樵耕讀”,反映百姓的真實生活。這些人物題材中大致分為歷史人物,如孔子、老子、蘇東坡、李白等;文學人物,如《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等;人物,如彌勒、八仙等;還有吉祥人物,如壽星、財神等,這部分人物出現頻率很高,是古代勞動人民整體社會心態的最直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