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位于太行山西麓。 它不僅是寧縣千百年井陘古文化的發祥地天護陀羅尼經幢,也是百年古城石家莊現代工業文明的搖籃。 在狹長的不到7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多達10處。 區。
天湖陀羅尼石雕
天湖陀羅尼石刻始建于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距今約1300年。 它們位于我區天湖村東寺舊址。 建筑學。 現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湖陀羅尼塔占地2平方米。 玉石是由白色大理石制成的。 它由基石、樓體、底部三部分組成。 呈八邊圓形,高4.89米。 寬1.37米,寬0.25米。 額上篆書“佛頂建陀羅尼樓敬國”。 下部序文及其他七面所刻的經文,因嚴重的雨水侵蝕和風化,現已模糊不清。 西南側碑文刻有“唐開元十五年丁卯十一月,海肅八日建”等字跡。
這座建筑充分展示了古代精美的造型藝術和雕塑成就,在全省也是罕見的天護陀羅尼經幢,具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
【保護范圍:以陀羅尼經周邊邊緣為基線,戲臺東墻內側向東35米,東明寺后殿北墻向南11米,住宅宅基地北10米,住宅后院南墻西1.1米。 】
憑祥瓷窯遺址—馮家溝窯區
萍鄉窯燒制于隋代,盛于宋金,滅于清末。 馮家溝窯區是萍鄉瓷窯的代表。 馮家溝窯區位于原田湖村東、馮家溝村南,面積約15萬平方米,東西長600米,南北寬250米,文化層厚1-6米。 有窯爐、瓷廠、窯具堆積、作坊等,主要遺物有碗、瓶、罐、盆、缸等。目前,在馮家溝窯區發現,青瓷壁磚堆放在一起燒制。已收集并疊于金元層之上,初步判定為明清時期。 憑祥瓷窯舊址和馮家溝窯區的發現,為研究白瓷的產生和發展等諸多問題提供了新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重點保護范圍:以礦區監獄中部為基準,廠墻東側300米,東村店南側150米,天湖北側300米,馮家溝西側100米。 以重點保護區邊界線為基線,向東南、東北各延伸500米為通常保護區。 】
南大溝亂葬坑舊址
南大溝亂葬崗舊址位于憑祥礦區南圍四路24號(原礦區景區內),南北長約80米,東西長約60米,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 舊址上仍保存著逝去同胞的遺骸。 陳列室有5間,建于20世紀70年代,室內陳列著11具遇難同胞遺骸。 其中南大溝亂葬坑是萍鄉礦區最早、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亂葬坑。 2000年后,舊址地區成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亂葬坑舊址和詳實的文物史料,以實地和實物再現了萍鄉礦山工人受剝削和奮斗的歷史,是我國民族工業和民族工業發展的歷史注腳。民族解放運動。
【保護范圍:東自原礦務局修建的最北端遺跡陳列室東山墻,西至原礦區風景區西院墻,自原礦區南院墻礦區風景區南部。 施工控制區:向外4米至200米為施工控制區。 】